为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智人才,近日,烟台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推出“鸿蒙系统应用开发”“无人机技术应用”等微专业,开启产教融合创新实践。作为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区域经济的战略布局,这两个微专业聚焦国产操作系统与低空经济领域前沿,以“微切口、深融合”模式,将国产化技术攻坚、区域产业升级与人才培养链条深度融合,为烟台“智造强市”战略注入教育新动能。
锚定国家战略,探索国产化技术人才培养路径
人工智能学院与华为(山东)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高科技信息类公司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资源,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主动对接“国产替代”战略需求,“鸿蒙系统应用开发”微专业率先引入华为鸿蒙生态技术体系,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教育集团等头部企业,构建“操作系统开发-硬件适配-场景应用”全链路课程。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如鸿蒙系统在智慧交通、智慧港口设备控制、海洋传感器数据互联等场景的落地测试,推动“课堂代码”向“产业代码”的转化应用。学生在校企“双师”指导下,能够独立进行鸿蒙平台下的应用开发或系统定制化开发,并将鸿蒙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工业控制等实际行业场景,具备跨行业的技术应用能力。
抢占低空经济赛道,激活“空港烟台”产教资源
成立航空航天应用技术研究院,开展科研培育孵化和生产实习,入选烟台市军民融合定点合作企业(高校)单位,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协作攻关任务。依托烟台全国首批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城市优势,“无人机技术应用”微专业精准对接通用航空、智慧农业、海岸线巡检等本地特色场景,构建“理论+实训+认证”教学闭环。与烟台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烟台云都海鹰无人机基地等企业深度合作,开展“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深度协同、航空类无人机学科专业联合共建,重点开发无人机编程技术、无人机遥测数据处理、低空交通管理等实战课程。专业建设深度融入烟台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良性互动。
构建“三螺旋”协同机制,赋能产科教深度融合
创新提出“微专业+”校企地协同模式,包括课程共建,集中校企优势师资,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教授”,中软国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团队工程师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平台共享,联合壹通无人机、中软国际、山东创典智能科技公司等各专业研发领域知名企业共建省市级研发中心,目前联合申报的“智能视觉烟台市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数字经济创新服务机构”两个省市级平台已获审批。平台建设已纳入新校区实验室规划,共建企业将为微专业教学提供真实项目案例和教学资源。人才共育,推行“双导师制与项目学分转化机制”,学生可通过累积项目经验认定学分,或凭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成果获取实践积分,优秀学员直接进入合作企业人才储备池。
在数字经济与低空经济交汇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烟台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以微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探索“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的育人新模式。这种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实践,为应用型高校转型,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培育区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
http://zqb.cyol.com/pc/content/202504/29/content_410382.html
文章来源:http://www.yitsd.edu.cn/info/1025/21050.htm
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内容